公司历史/大事记

“玄奘之路”品牌第一次走上戈壁的前5年的2000年,在遥远的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下的霞慕尼小镇,生活在这里的凯瑟琳和米歇尔夫妇,和其他9位朋友,萌生了一个想法:在这座欧洲人的登山圣地周围,举办一场跨越法国、瑞士、意大利三国的无间歇长距离越野跑赛事。

就像追寻玄奘大师的足迹,重走玄奘之路一样,这也是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经过3年的筹备,环勃朗峰耐力赛(TheUltra-TrailduMont-Blanc)才正式开赛,日后却成为世界越野跑者眼中的跑步生涯终极理想。10多年后的2016年,有上万人在UTMB各个赛道上奔跑,共来自87个国家的队员和游客10万多人,聚集在霞慕尼,参加一场世界跑者的狂欢节。

2016年的UTMB赛事期间,发生了另一个标志性的事件,8月25日,比UTMB诞生略晚几年的行知探索,带着其精心打造的“深度文化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实施”创新平台,与UTMB共同签署了一项长期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亚洲越野跑运动,及全域旅行深度开发、周边产品和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2015年末,行知探索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时,给报道这则消息的媒体出了个难题,把它放在哪个行业里更合适,怎么贴上一个简单明了的标签呢?放在旅游产业里吧,它最为著名的是“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和“八百流沙极限赛”两个赛事IP;放在体育产业里吧,他又有明显的精神向度和文化基因。
放在文化创意产业里呢?玄奘之路人群快速增长的群体,却是为教育和培训而来,针对企业管理团队培训的刀锋领导力实践,针对未成年人的“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礼”和“戈壁青年远征军”,针对创业者的“创业戈壁行”……

说它是教育培训行业呢?它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业的极地旅行机构——“极之美”,从北极到南极,从核动力破冰船到南极大陆徒步,它对旅游的理解又很特殊,人在现场,身心体验,眼耳鼻舌身意,还得接受天文地理历史风物的科普教育,从直观感受到内心波澜,好像又超越了旅游产业;不仅如此,行知探索还和政府、企业等各类机构合作,主办和组织各种文化体验类马拉松赛事,如敦煌马拉松、成都双遗马拉松、腾冲国际半程马拉松……在戈友群体里,还生长出很多有影响力的自组织: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各类商学院户外俱乐部、戈友会、创业体验拓展课程等等……从公益、户外、演讲到培训,把跨界玩到极致。

事实上这个尴尬在行知探索挂牌选择行业归属时,创始人曲向东也曾经纠结过。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得不选择了一个看起来不明不白的行业归属——当然,也可能是创新性的行业归属——其他服务业。

10年来,行知探索跨界、融合、创新,的确创造了一个涵盖众多领域和产品的全新业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体育、旅游融合的产业链,形成了一家以深度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实施为核心能力,聚合多种要素的大文化创意平台。延伸出以“体验式赛事”、“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旅行”为主体的复合产品体系。

行知探索将用下一个十年,为追求精神向度和美好生活的人们,打造一个户外全域产业链和产品、服务整合生态平台。这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

寻找意义的快乐

2004年的春节,当时还在央视财经频道担任主持人的曲向东,裹着军大衣在居庸关长城想了一整天:如果继续下去,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自己的人生还能再燃烧的充分一点么?他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于是,大年初八上班第一天,他递交了辞呈。

两年后,他做了一件事,带着王石、张维迎、周国平、王小丫等30多位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人士重走玄奘之路,万里重寻中国精神。从整合央视和赞助商的资源,到众多好友的亲密配合下落地执行,这场活动对曲向东和参与者来说,就像是一个传奇,足以标记人生某个阶段的意义。

但他希望这场活动所引发的思考和行动,不要像流星划过夜空,灿烂却瞬间即逝,同年随之而来的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正在点燃一场不尽的篝火,当时参与人数还不多的商业精英们,追寻着先贤大师的足迹,从中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他们毫不吝惜地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撼,和对这场人生仿真游戏的赞美。2016年“戈十一”的新闻发布会上,曲向东又一次回忆当时的场景时感慨:很多事,都是被戈友们推着走到现在的,当时一位戈友对我说——向东,如果你不做这件事了,我们都会很失望的——这句话一直陪着我走到现在。

创业维艰,一个传奇、一份情怀,都不足以支撑一场众多人所期待的、长久的意义。2013年,企业家柳传志走上戈壁,听曲向东介绍行知探索和玄奘之路所划过的轨迹。曲当时还颇为得意的对柳说,我们现在走过戈壁的队员已经有六七千人了,柳传志很干脆地打断他说,向东,不要想着六七千人的事儿,你每年能影响个十万人,才算是个事业吧?

很难想象那一刻曲向东会如何思考、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再往前回到2009年,恐怕他连这个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其时行知探索旗下这个最具成长力的品牌,还是不温不火的小众活动,公司都快运行不下去了。当时曲借款投拍的大型纪录片《玄奘之路》,投只收回来不到一半,2009年公司年收入只有600万元,利润更是负数,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营,曲向东甚至把家里的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

这些事汇到一起,曲向东不得不开始真正思考创业的问题。这位曾经的央视名嘴,离开央视后还受邀回去主持《大家》栏目,记者这份他钟爱的职业可以让他感受到天马行空的自由,他本身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到普通人难以到达的地方看世界的另一面,对他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创业要将自己交付给员工、公司和一份前景未知的事业,个人的自由貌似并不在其中,在2009年之前,公司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用一个合法的组织,把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做下去。曲向东还在想这家公司是否可以交付给一位经理人来打理。但此时公司濒临破产的境况,足以让他认识到,什么才是可以承受的“自由”。

对于一个充满机会的人,选择总是伴随着苦恼甚至焦虑,任何一个“是”的背后,都隐含着无数的“不”,但对于一个心无旁骛的人,他无需选择,只有希望在前方指引。2009年年中,他做了一个自己人生的重大决定,全心投入到行知探索公司的运营中去,带领大家去创造一份事业。

彼时已历经3年的“玄奘之路”并没有那么火爆,这些“少数派”的“中国精神追寻之旅”,还没有那么多人加入,但曲向东告诉自己,这就是唯一的选择,也是唯一的方向。他并不是毫不怀疑,他只是没有任何资本去怀疑,因此他选择坚信。

他说:当时我并不知道行知探索是一家什么公司,更说不上是什么商业模式,但既然有那么三五百人认同我、寄期望于我,那就认认真真的做下去吧,至少这件事有意思、也有意义,至少这件事是我们感兴趣,也喜欢做的,那我们就把它做深、做透。我坚信做透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就一定会看到窗外原本看不到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从此他不再纠结,从此他远离了纠结带来的痛苦。这也许不是偶然的。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曾经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他做销售员时,卖百科全书卖的很痛苦,后来做耐克的跑鞋时,他却卖的充满热情,他反思这二者的差别:“我发现这不是销售跑鞋,而是销售我对跑步的信仰。我坚信如果人们每天外出跑上几公里,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我也坚信这些鞋更适合跑步。”

把信仰同消费结合起来,是商业最高级的秘密,人们在玄奘之路上通过走路的方式,获取珍贵的精神资源,并且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这是一条信仰自身能量的道路。行知探索的商业探索同样如此,用不断创新的方式,帮助用户感受和获取这个时代真正稀缺的精神资源。

在9月17日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在上海举办的公益沙龙上,曲向东说,真正的快乐,是在精神世界中进发的脚步,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但每一步所带来的快乐,却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是行知探索平台所从事的事业、践行的准则和独特的基因。

没有转型,只有生长

2009年8月31日,曲向东一直记得那一天,他正式“回到”公司,全心投入公司经营的那一天。他用一种绝地重生的悲壮态度和基调,做了第一个关于公司战略的PPT。他指着PPT对伙伴们说:教科书告诉我们,制定战略要研究组织环境,进行环境和自身资源分析,然后提出远景,设立目标,评估战略,最后还要评价——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过程!忘了它吧,我们假设企业是一个生命,想要不断生长下去,无非就是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谁?我们如何成为它?

在这次战略会上,行知探索提出了一个复杂的甚至有些费解的“战略定义”:行知探索是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致力于“与行走相关的、有独立品牌的、可持续的、大型社会活动的、创意实现”。“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曲向东说,不过他又用了一串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具体的描述来限定这个“筐”。“与行走相关”,意味着行知探索的产品起源“玄奘之路”,也是曲向东一直倡导的“在现场”的体验感;“独立品牌的”意味着这是一家对品牌有明确追求,致力于自我理念实现的公司;“可持续的”鲜明地标识公司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商业可持续,更是要促进文化、生态与人之间的可持续。

“最后是创意实现,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是从创意到实现的全流程生产的,无法执行就不是创意,没有实现就不是创意,在我们公司,单纯创意是不值钱的。我到今天也是这么认为的。”曲向东说。

这就是今日行知探索打造“深度文化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实施”创新平台的1.0版本。

致力于创意实现,必然要求一系列优秀的产品和品牌来收割口碑,这也是行知探索最擅长的事,“产品经理”曲向东带着大家死磕产品,塑造公司的产品线,立足于EMBA人群,让刚刚萌生的枝芽长成枝条,实现公司的重生。

“我是典型的摩羯座,一根筋走到底,几年的PPT架构不变,一套思维闷头往前走,为什么?生命的生长不能摆脱你的根,不然事儿就做飘了。但只是条根,你也长不大。按照既定的计划一步步地向前走,然后评估效果,再往前走,不停下来,就一定能看到超乎想象的风景。”曲向东这样评价自己。

直到2013年,每年的年会,他的确都是用09年这个战略会的PPT开头。他总是要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想成为谁?我们如何成为它?但随着不断的追问和行走,这三个问题也逐渐清晰起来。

首先是“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参与院校和人数越来越多,赛制也日渐规范,户外长距离赛事中“四天三夜”的赛程,正在生成一个“无与伦比”的赛事运营体系,一个民间自发生长的赛事IP慢慢形成。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概念,曲向东的愿景是要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励志品牌”。

其次是高端旅行服务,经过几次成功及失败的尝试之后,2010年,行知探索又创造了“极之美”品牌,从南北极、亚马逊到加拉帕戈斯,众多高品质轻探险旅行项目在生长。通过进一步专注和整合,将“南北极”作为攻坚点,进行体系化的延伸,极之美目前已有数十个包括极地探险、自然探秘、人文探索等主题的旅行项目,完成了从“南北极旅行专家”到“轻探险主题旅行专家”再到“环球旅行助理”的业务生长。

第三是参加过戈赛的企业家戈友越来越多,他们希望能带着家人、同事“组团”到戈壁体验“玄奘精神”的需求愈发强烈,玄奘之路品牌顺势向外延伸,开展针对企业高管领导力教育和培训的“刀锋领导力实践营”,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戈壁成人礼”、“青年远征军”等系列活动。行知探索平台“体验式赛事”、“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旅行”三大产品体系初步成型。

2010年,行知探索总营收翻了一番,2011年,行知探索总营收又比上年增长了约3倍。

行知元年,从过去穿越未来

2011年开年,已经“有感觉”的曲向东,在行知探索平台成立5周年时,对公司全体同事做了一番令人意外的演讲,他说,2011年将是“行知元年”。当时被同伴取笑道:我们辛辛苦苦干了5年,你都不认账了,要重新开始?

曲向东说:“我的这个提法,其实是想说,我们总算弄清楚了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去哪儿了。在2011年以前,我们的任务是活下去,先给大家混口饭吃。但从那时起,我们至少知道,我们应该奔哪儿去了。”

不过这个“我们是谁”的答案,还是有点分裂:体验式赛事、体验式学习、体验式旅行,“花开三朵,各表一枝”。之后的三年,就是如何想方设法把这三朵花放到一个花瓶里去。可是,曲向东的确找不到这么个花瓶。于是有了2015年底,行知探索平台在新三板挂牌时的那个纠结。曲向东在挂牌公司行业分类表里点选,但是选了文化产业,就不能选择旅游,选了旅游就不能选择体育,更不要说教育培训了。券商甚至直接质疑这样的纠结——你这是严重的主业不清晰。

从2011年开始,这个注定要不断创新的公司,事实上已经不再纠结自己是什么、该划归哪一类行业的问题,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份与众不同的事业。

2011年后的行知探索,依旧死磕自己的产品体系,不断优化和生长,体系化是成熟的关键词和标志,赛事IP打造越来越得心应手,赛事本身的运营体系化基本完成,向外延展的行知探索的大赛事体系也逐渐成型;从刀锋到元领导力,体验式学习的理念和产品都在体系化;“体验式旅行”的产品从内里到组织的体系化项目,都是名副其实的业内“专家”。

直到2014年前后,“致力于大型活动的创意实现”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但这背后,曲向东和伙伴们越来越意识到,大成本的设计和资源投入,固然可以创造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产品,但商业模式并不尽如人意,也难以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对行知探索来说,做一个个项目像是在戈壁里挑一担担水,公司和用户固然都会解渴和快乐开心,但他正在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一担水喝完了,怎么办?

这一波团队早晚会挑不动水了,怎么办?曲向东说:“那时,我们的想法继续生长,这一次是‘以深度文化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实施为核心能力的文、体、旅创新平台’,我们既是这样,也想更好的成为这样。”这场生长,和“行知元年”的那场突破同样重要,它意味着行知探索正在从过去穿越到未来。

此后,行知探索开始拓展和布局,它从创造一系列产品、品牌的创新模式,生长成为平台化创新的模式。

首先是B2B领域“户外全域旅游产业链整合服务商”。行知探索和戈友企业合作,在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福建等多地设立合作子公司,深度研究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出顶层设计和规划策划、品牌推广项目的策划和执行、进而对全域旅游资源进行投资管理运营的三层全产业链整合服务。

这个坐标系的横轴是户外全域旅游全产业链,用于研发和开放全新的入口,纵轴则是行知探索旗下强势品牌的深度介入和导入流量,横轴和纵轴的交叉,迅速形成网络。两个标志性的案例是:2014年开始策划实施的“中国远征军之路”,推出第二年就成为中国十大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并以之为核心,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通过PPP的模式推动高黎贡山登山步道建设;2015年开始的“成都双遗马拉松”,第二年就成为西部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成都公司也因此成为当地体育产业的标杆企业。

以“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八百流沙极限赛”、今年与UTMB合作的UTMBAISA正在选址的赛事,这3个赛事IP为核心,数十个马拉松及户外长距离耐力赛和徒步穿越组成的赛事体系为骨架,一个国内户外全域旅游平台正在形成,行知探索的用户群从户外大神级的队员,到社会中坚力量的精英阶层,再到引燃大众参与的激情,正在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截止本刊出版前,由行知探索主办的另两大高级别的国际性极限赛事——云南高黎贡山超级越野赛及武夷山国际越野赛也圆满落幕,获得了户外跑圈的一致赞誉。

其次是“户外体验经济国际化融合创新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户外“赛事基础服务及运营商”,行知探索的体系化、专业化赛事运营体系,正在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寻求与海外户外合作伙伴的理念互动和深度合作。

据行知探索研究院金豆豆介绍,与UTMB的战略合作,也是行知探索户外体验经济国际化融合创新的一大尝试,将国外高水平的户外越野赛事“引进来”,不仅会带来国外高水平的赛事规划、运营的方法、系统和理念,吸引众多海外客源,更加可以深度拓展和推动赛事驻地全域旅游的国际化深度和进程,提高全域旅游整体开发的附加值。

对于行知探索来说,“引进来”的还不止赛事,还有海外越野赛领域的知名高手,比如美国知名越野赛事“硬石100”的创始人加兰德,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担任“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的赛事总监。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越野赛“大神级”跑者李怕沙,已经受聘为行知探索研究总监。他9月21日入境时,持中关村管委会出局的证明,拿到了“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出入境政策措施”在中关村试点实施以来的,首个“外籍人才特别落地签证”。

金豆豆说:“行知探索对于户外体验经济的基本理念,一开始就是与国际化接轨的,这也是行知探索国际化方面的基础,在文化背景差异、对户外运动的不同理解以及赛事运营方式的对接与融合方面,外籍员工的进入,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不仅是“引进来”,国际化必然也要“走出去”,目前行知探索也在境外赛事的创新营销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与UTMB的合作中,也包含在国内进行中文社交媒体等不同渠道推广、营销UTMB赛事,为中国籍参赛队员赶赴提供报名、旅行等全方位的参赛服务。与UTMB赛事驻地霞慕尼全域旅游的中国区创新营销合作已经签订协议。

未来行知探索将努力打造海外赛事产品的中国区服务平台,搭建产品网络,为中国跑者服务,更谋求将中国的知名赛事向境外推广。

第三是打造B2C的“中产阶级运动健康生活服务平台”,从戈友到“极友”,再到马拉松的跑友,迅速膨胀的用户群一定会伴随着需求的爆发,行知探索面向的另一个生长极,同样依托戈友企业和合作伙伴,针对对健康人生、美好生活和精神向度有立体追求的用户,通过社交、电商和第三方植入的方式,将全方位整合优质的健康、运动、生活产品和服务。

作为融合众多以EMBA为样板的“高净值人群”及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平台,行知探索与合作伙伴之间在产品和精神上的融合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2016年“戈十一”新闻发布会时,曲向东特意将曾经合作过的企业和品牌放在演讲PPT里,包括汽车、赛事保障、运动食品、运动装备、电子产品、保险、出国、运动康复等众多领域,商业回报与精神相契带来的,是对生命能量的共同信仰。

从戈一开始就与戈壁挑战赛密不可分的战略合作伙伴——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十年相随,激励戈友勇往直前,依靠的同样不只是商业回报,而是精神相契,共同追求成为红牛与玄奘之路的坚实纽带;与全球专业级SUV领导者Jeep之间的这场碰撞,被誉为“情怀对情怀,专业对专业,传奇对传奇”——去到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体验从未体验过的人生,成就全新的自己和他人,深度激发创业、生活的专业精神。几乎每一个赛事合作伙伴都和红牛与Jeep一样,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赞助,而是将企业的文化、品牌的情怀、团队的锻造一股脑交给了玄奘之路。正如曲向东在许多场合强调的一样,这条路,绝对是在大家的共同加持下,才一步步走过来的。

对商业文明、人文精神的影响和重塑,让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体验理想、行动、坚持和超越的价值,是行知探索与众多合作伙伴所倡导的品牌理念深度共鸣,这场化学反应,必然将在未来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

对行知探索来说,与追寻中国精神和美好生活的第一个10万人、第二个10万人,第三个10万人……一起走上这条行知之路,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十年行知,未来已来。